四川拉克文化传媒“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部专题文集,收入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推出“笔记君学党史”系列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体会。

今天,笔记君与您一起学习该书第二十五篇文章《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

  伟大的名字,历经岁月受到世人的尊敬;

科学的理论,跨越时空闪耀真理的光芒;

伟大的思想,与时俱进指明前行的方向。

1818年5月5日,德国特里尔城,卡尔·马克思诞生。1848年2月21日,英国伦敦,《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开始传播。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命运在未来将和马克思这个光辉名字发生怎样密切的关联。

2018年5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指出“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二)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历史功绩,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总书记回顾了马克思的生平,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总书记讲述了马克思生前的故事,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和生动自白,赞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对革命战友的无私帮助、和妻子燕妮的理想与爱情,既生动又深刻地展现了马克思的光辉人格,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作出了精辟阐发。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人类即便不是“在黑暗中摸索”,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目前的水平。左图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中的马克思墓,右图是恩格斯写的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第2页。张远航供图

(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科学的理论: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人民的理论: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实践的理论: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四)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总书记回顾了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影响下,世界社会主义得到发展,民族独立和解放得到指导和支持,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的历史。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在中国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

近代中国,在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走不通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联:“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正在就“解读新时代”进行座谈交流的中外学生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五)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从9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指导:

  1、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2、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3、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4、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5、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7、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8、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9、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8年5月9日,一位外国观众被北京“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中一面展示不同国家出版的500多种《共产党宣言》的书墙所吸引。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摄

(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要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要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这篇重要文章的结尾,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国漫”“国风”正席卷年轻人市场

       昨天,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 2021)开幕。本届展会面积近4万平方米,吸引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快看、东方明珠新媒体、万代、天闻角川、假面骑士、恺英网络等近300家企业参展,并分为动画、漫画、游戏、文学、互联网社区、周边衍生品六大板块。现场不仅有《一人之下》《斗罗大陆》等长生命周期的国漫代表作,还推出“国风”主题日等特色活动。“国漫”与“国风”正在席卷年轻人市场。

用年轻人的方式重温党史

进入上海世博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设立于中厅的“恰少年 筑未来”——庆祝建党100周年动漫主题展。展区面积200平方米,一面巨型LED屏正在循环播放《百年风华 青春筑梦——主题动漫展播》。展播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精选100部系列动漫作品,将持续至7月底。《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制作精良的动漫呈现党史;《沂蒙火线桥》等作品则展示了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会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温党史。”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浦韵说。

上海是国漫的发源地。“在上海美影厂6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非常多的‘第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李早说,美影厂创作了500多部动画作品,奠定了“中国学派”的独有风格。在本届展会上,上海美影厂带来《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八路》《芦荡小英雄》等红色经典。“我们不断尝试用丰富的美术形式来展现红色主题。”去年,上海美影厂推出《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获得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今年7月1日又在多个平台同步上线《红影一脉之一大文物背后的故事》,获得不少年轻观众的认可。

展会现场还有不少红色主题文创,如“伟大的出征:中共一大会址全景折叠立体书《走进树德里》”,以及红色专列限量纪念款产品,如71路延安东路外滩站冰箱贴等。通过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红色文化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吸引年轻人。

“跨界出圈”成行业趋势

此次展会,“国漫”与“国风”是主角。在B站的展区,一座传统拱桥横跨河面上,黑色瓦片的古风建筑前,悬挂着两盏竹灯笼,“国风奇妙纪”展示了平台上众多UP主的“绝活”。如网友“雁鸿”,从零开始制作了精美的非遗花丝镶嵌头冠;UP主“苏清吾”,耗时150天,用斗拱和榫卯传统结构自建故宫亭。

在中航环球展区,一群“航天人”正在打造中国自己的机甲文化。展台一侧,一台1.7米高的国产变形机甲“吞山”首次在CCG EXPO亮相。中航环球的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628所国防科技电影站。中航环球艺术创意总监张绅介绍,“吞山”是中国古代对于鲨鱼的称呼,在外形设计上以国产战机歼-15“飞鲨”为原型。“吞山”的亮相,仅仅是中航环球IP开发的一个局部。从远古到未来,从遥远的星际到幽深的地下世界,他们试图打造一个“航空科幻宇宙”。目前,团队已邀约国内知名军事题材写手,创作了《南天门计划》《潘多拉》《天行计划》三部小说,未来将以小说为基础,衍生出动漫作品。中航环球展台还展示了三款涂装的空天无人战斗机,比起传统航空工业中的战斗机,以动漫形态出现的战机涂装更加年轻化。

在浦韵看来,今年的CCG EXPO主打“跨界出圈”,这也是这两年动漫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非典型的动漫企业参展,它们纷纷看到了动漫这种形式的跨界能力。”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

“大树说:/我是大力士,/我能撑起整片蓝天。/我倒立着说:/你瞧,我能撑起整个大地!”这首名为《谁是大力士》的诗,出自一位乡村孩子之手,2010年出生的她现在是湖南资兴市兴宁镇坪石完小的一名学生。当这首诗与其他乡村孩子的作品一同刊登在《诗刊》杂志上时,不少读者深受感动,纷纷留言“孩子的心灵最能触动人心”“真情、真诚,永远最动人!”“童心写在了天空和大地上”。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乡村孩子的诗在互联网上流传,有的从乡村物象抓取诗意,如岳金福的《云》;有的表达哲理智慧,如涵涵的《河里的心事》;有的传递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怀,如樊嘉的《我的宇航员爸爸》。相对于矫揉造作、玩弄形式技巧或套路化的写作,这些诗虽然水平参差,但都是乡村孩子发自内心之作,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特质。它们以纯真质朴的情感和充满泥土芬芳的语言让人们感到一种诗意,也难怪不少原本对诗歌“无感”的人读后都表示深受感动。大家一方面惊叹于乡村孩子惊人的文学表现力和创造力,一方面希望更多力量参与其中,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让孩子们与诗为伴,快乐成长。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需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读诗、作诗中感受到文学给予人的丰富滋养。中国作协和各地方作协发挥公共文学服务的职能,通过诗人进校园、乡村学生与诗人结对子等形式让孩子们走近诗歌;“是光诗歌”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为全国1000多所乡村中小学的10万名孩子,带去了人生第一堂诗歌课;“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老师为乡村孩子播种诗歌的种子……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点燃,成长之路亦被点亮。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需要引导他们如何更好表达。《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引导乡村孩子如何作诗,不是为了培养小天才或者小诗人,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诗歌接受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对于乡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生活的困惑和苦恼,而诗歌可以成为他们寻找情感寄托,表达内心渴望的方式。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需要让孩子们在写诗的过程中有获得感。不少面向少儿作者的文学期刊和网络平台通过开设“00后”“校园”等栏目选登乡村孩子的诗作,鼓励创作;一些企业还通过“大山诗歌瓶”活动征集作品,将乡村孩子的诗作印在产品包装上,让他们的作品广泛流传;一些少儿诗歌节、儿童诗歌赛也有针对性地面向乡村孩子,吸引他们参加……这些举措让乡村孩子们渴望有人分享、有人肯定自己创作的心愿得以实现。

在我们被乡村孩子充满童心的鲜活诗作感染的同时,也应加大力度关心、支持、呵护乡村孩子的创作,让诗意常伴他们身旁。

306种版本《共产党宣言》亮相国图

由国家图书馆与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共产党宣言》专题展8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出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种语言的《共产党宣言》版本达306种,含中文版本78种。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传播”“《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画’说《共产党宣言》”等四个单元,讲述一代伟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及他们缔结革命友谊的历程,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背景、过程、重大理论贡献、在世界及中国的译介传播。

据介绍,展览重点突出《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系统整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摘译、全译、传播等信息及相关历史人物事迹,深入介绍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产生的影响,配合展出陈望道、华岗、成仿吾、徐冰、博古、中央编译局等翻译的重要中文全译本,让观众了解各译本背后的故事。

此外,观众还可以看到包括善本、普通古籍、西文善本、手稿、期刊、报纸等多种类型的珍贵红色革命历史文献。

四川拉克文化传传媒共庆百年华诞、致敬百年伟业

飞机、礼炮、献词、合唱……

7月1日,7万余人在天安门广场,为百年大党庆生。

中国共产党以一场寓意深刻的典礼,致敬百年征程,鼓舞前行力量。

观察这场创下多个“史上首次”的庆典,一些寓意独特的设计,值得品读。

天安门广场庆生凸显“最高规格”

7月1日清晨,雨后的北京,朝霞穿透云层,金光缕缕。

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上午8时准时开启。

召开庆祝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出席并发表讲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规格最高的形式,而这场百年华诞庆典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进一步凸显了“最高规格”。

“这里是中国民众心目中最庄严的政治地标,是中国的政治活动中心,建党百年的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政治宣誓意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分析。

汽笛吹响,“巨轮”再起新程

7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整个庆祝大会的设计元素将广场变身一艘“巨轮”,天安门城楼中心位置恰在舵手位置,而庆祝大会则以象征巨轮起航的汽笛鸣响拉开帷幕。

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船”的造型是在致敬劈波斩浪的百年征程,亦是在激励百年大党再启新程、乘风远航。

寓意丰富的“100”

百年华诞,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节日。

举办一场7万余人参加的盛大仪式,天安门广场上处处都是寓意丰富的精心设计。

广场东西两侧,100面红旗迎风招展;56门礼炮,共鸣放了100响;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杆,国旗护卫队用齐步、正步、齐步各100步铿锵走过。

大会伊始,寓意“七一”的71架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其中29架直升机拼出“100”字样,而15架歼-20飞机组成3个梯队亮相,这也是歼-20首次以如此大的规模飞过天安门广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作为“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党庆典礼,这次大会的诸多细节和元素都在提示全党不忘来时路,不忘初心使命,都在激励斗志,砥砺前行。

专家表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关键历史时期大都有彪炳史册的典礼和集会,仪式本身的功能就是凝聚党心民心、汇聚奋进力量。

飞跃广场上空的四个“万岁”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集会上打出的标语,是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在这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庆典上,空中护旗梯队悬挂了4个巨幅标语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其中,前三个“万岁”表述,都曾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庆典的领导人讲话中出现。

而在一些观察家看来,“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出现亦具有强烈政治涵义。

“标语和口号历来都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强烈的指向性意义。”竹立家说。

专家分析,当前,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中国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最需要汇聚各民族团结奋进、凝心聚力、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千人方阵的献词

作为一场盛大的“庆生”典礼,这场全球瞩目的庆典持续时间不长,但足够仪式感。

庆祝大会上,千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进行献词,这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历次集体活动中,尚属首次出现。

100年前,一群年轻人从一艘红船扬帆起航,筚路蓝缕,敢教日月换新天。

10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按照大会总导演肖向荣的介绍,“站在广场上,自下而上,面向天安门城楼直抒胸臆、表达感情,这样的形式之前还从没有过。”

除了千人方阵献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致贺词也格外受到关注。

“一方面团结各方力量,一方面赓续红色血脉。”竹立家认为,贺词和献词环节,既有总览全局、团结各方的含义,又有寄望未来、历史传承的意义。

庆典尾声,高昂的《国际歌》奏响,10万羽和平鸽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翱翔……

承载民族复兴使命的“巨轮”再次起航,百年中国共产党,再上“赶考路”。

文创“圈粉”红色景区屡站“C位”

     暑期将近,红色旅游目的地预计将迎来不少游客,特别是Z世代正在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消费群体,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多家平台数据显示,受益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红色旅游市场消费增速正在加快,在红色旅游细分市场,红色文创产品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好方法。

  驴妈妈旅游网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红色旅游的游客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客群的年龄段差异化逐渐减小。从数据来看,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28岁。驴妈妈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6月通过平台预订红色旅游的人群中,30岁游客占到29%,95后、00后客群增速最快,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50%。红色旅游的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各个年龄段游客都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找到自己需要的旅行体验。

  多个平台的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南京、延安、嘉兴、长沙、南昌、常熟、井冈山、遵义位列红色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嘉兴等地拥有众多游客耳熟能详的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游客打卡的大热门。而延安、井冈山、遵义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地,革命气息厚重,也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学习和观光。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关键词为“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的现存企业4464家,其中湖南省以1799家位列第一。2011年以来,红色旅游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2020年共注册1132家,同比增长9%;2021年上半年共注册相关企业889家,同比增长79%。

  随着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客群的欢迎,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在形式上也有诸多创新,其中,红色影视基地、红色实景演出等多样化景点备受游客热捧。如《延安颂》《井冈山》《红色娘子军》等节目推出多年,常演不衰。

  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告诉记者,在红色旅游细分市场,红色文创产品也成为“出圈”的一种新思路。各大红色景点以独特的红色文化和精神为核心,搭乘高颜值、极具创意的网红属性,透过赋予历史身影的红色故事,更容易将红色文化传播到受众群体中。例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产品突破100款,“望志路106号”冰箱贴和U盘等爆款文创产品供不应求。而在嘉兴南湖,中国南湖2021红船年历、南湖红船船模系列、“红船精神我最红”伴手礼盒……一件件红色文创产品,也吸粉无数。

  邹庆龄表示,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追捧。特别是对于年轻游客,他们愿意去红色圣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此外,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机构和旅行机构也纷纷发力红色旅游,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细分化推出相应的服务产品,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也促使了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四川拉克文化传媒解析|“方言梗”大量走红网络平台 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如今,各种“方言梗”在几大短视频平台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伴随着网络自创语言走红的,还有各种爆款方言。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的段子大量地涌入了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网络综艺,早年“触电”的广东话以及四川话、陕西话、东北话这四大天王终于不再孤单。各类“方言梗”乍一听再怎么艰涩奇怪,在循环播放一两遍之后,即使是从小生长在普通话环境里的人也会觉得有趣亲切。我们不禁要问,方言是“土气”的存在吗?“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回答这些问题,就不能不聊到汉语的特点。汉语是一种方言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除普通话外,还有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徽语、平话和土话等十大方言,内部差异巨大,特别是我国的东南地区,有很多方言土语之间完全无法通话。

在全球化和城镇化的高速进程中,方言日渐式微,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现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方言文化保护传承和普通话推广普及并不矛盾,因为两者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圈层——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公共场所、教育、行政和传媒中具有法定语言的地位,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更是基本语言权利;而方言则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家庭或其他私人领域。当前,面向普通话、方言乃至外语多语并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我国社会正逐渐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语言、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不过,短时间内要让所有方言迅速恢复同等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这既缺乏可行性,也没有必要。在此情况下,保护传承最可行的办法是开发利用,即以利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承。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主体是社会大众,而青少年是关键人群。新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青少年通过短视频关注、了解并热爱方言,使方言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对方言适度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有用总比无用强,无须过分担心。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方言梗”走红里的那些被娱乐化、低俗化的方言,也隐藏着危机。一些“方言梗”里偏爱“土味”,仿佛可以带来接地气的感觉,但却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一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示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就一窝蜂地刻板复制,让方言贴“土”“烂”“俗”的标签。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应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挟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积极探索并鼓励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近年来,海派音乐人林宝用上海话演绎了多首流行歌曲,如《上海谣》用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改编自陆游的《钗头凤》通过方言独特的韵律平仄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在新媒体平台上累计点击量破亿,颇受好评。

其实,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共同语也从乡土语言生活中走来。可以说,方言是共同语之根,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方言文化也是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它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川拉克文化传媒分享|“出差”去太空!9图解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2021年月17日9时22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由此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太空之旅,也成为首批进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今天(6月23日)是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的第7天,他们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天地通话”。航天员们的“太空出差”工作环境什么样?能洗澡洗头吗?伙食怎么样?是否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的太空生活到底怎么过?9张图为你解惑。

四川拉克文化传媒探索非顶级IP博物馆时尚出圈路

前有“国民网红”故宫的反差萌、靠着一把迷你洛阳铲俘获年轻人的河南博物院盲盒,后有三星堆Rap成为社交平台“洗脑神曲”。近年来,各显神通的博物馆凭借出圈打造的流量池不断释放着巨大的旅游红利。

然而,在中国,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博物馆多达近6000座。相较于火出圈的顶级IP,剩下的大多数又该如何打破次元壁,扩大自身影响力?

天一阁内的“国潮风”表演 王伊婧供图

天一阁内的“国潮风”表演 王伊婧供图

“许多博物馆一味借鉴、模仿大型展馆,反而失去了自身最宝贵的特色。”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认为,这一困局破题的关键在于各个博物馆应该准确界定本馆的使命定位,“使命是博物馆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决定着本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主题和内容,这样才能形成个性和特色。”

以地域历史文化博物馆为例,在其看来,唯有深刻反映脚下这片土地的人地关系以及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人的生存智慧,即生产生活、文化创造等,才能真正让博物馆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目的地。

比如各地孙中山纪念馆,广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强调孙中山出生及其成长环境,上海着重于讲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故事,南京则重点展示孙中山与中华民国……“旅游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差异性,博物馆作为文旅融合的基地,理应追求这种差异性。”陆建松说。

另外,博物馆的展览讲述的虽是过去的故事,但意义却在于对当下的生活有何启发。譬如,位于浙江温州的苏步青博物馆,主要讲述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个人奋斗和爱国爱乡的故事。该博物馆面向青少年开展励志教育,鼓励他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志向、崇高的家国情怀。

“博物馆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真正走入民众,成为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成为人们身边的文化场所。”谈及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之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坦言,要把博物馆的门打开,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许多迈向云端的博物馆成功出圈,便是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2020年,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推出线上展《公如底柱》,覆盖线上受众超2000万,另一档《Tianyi Talking》线上栏目则试图通过云对话、云展览扩容海内外朋友圈。

天一阁博物院与英国第二大图书馆、牛津大学内的包德连图书馆“连麦”时,宁波诺丁汉大学历史学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Christian Müller(穆正德)总结出,两处藏书之地虽远隔重洋,从形制到内藏都相差甚远,但它们为全人类保存文化精粹的精神内核却是一致的。

云游天一阁被其深深吸引后,今年“五一”假期,“90后”杭州小伙儿李骏于专程来此“打卡”,“来之前就想到了游客肯定多,但没想到这么火爆,门票一大早就售罄了。”

“博物馆是展示文化的一扇窗口,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看到这里的独特魅力。”天一阁博物院副书记郑薇薇期冀,随着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交流越来越多,这座穿越400余年风雨的博物院,将带着通古达今的中华故事扬帆出海。

“国际上已有案例将博物馆打造成研学旅行的移动课堂、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场所、年轻人聚会的人文空间等。”戴斌建议,博物馆要加强国际交流,在文物利用、讲好文物故事、推进专业交流方面下更多功夫。

神舟献百年,一骑掌天宫!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计划在(6月17日)发射「神舟十二号」飞船,将三名太空人送至「天宫号」空间站,这将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常驻空间站迎来的首批「住客」。

今年4月,中国已将「天和号」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天和号」核心舱是中国「天宫号」空间站的主体部分,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行。

这亦是时隔五年,中国再度进行载人航天任务。官方媒体公布的三名宇航员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预计他们将在太空驻留3个月。

除了正在建设的「天宫号」空间站外,人类目前在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是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但美国将中国排除在该空间站项目之外。

神舟十二号

据媒体报道,神舟十二号飞船将在当地时间(6月17日)上午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地点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十二号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及推进舱组成。返回舱为宇航员升空进入空间站和返回地球的「座舱」;轨道舱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主要生活场所;而推进舱提供电源和推进剂,安装有仪器和设备,储存有氧气罐和水罐,以及2个太阳能电池阵。

6月9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火箭的组合体已被转运至发射区。

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根据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在6小时内与「天宫号」空间站进行对接,并形成组合体。宇航员将得以进入空间站的「天和号」核心舱。

三名宇航员将在空中执行与地面同步的作息,在驻留约3个月后,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附近的东风着陆场。

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太空人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两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护等工作。

「我们要把空间站核心舱这个太空家园布置好,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的验证实验,任务很艰巨,挑战也很多,」56岁的聂海胜周三(6月16日)在出发前的一次记者会上说。

聂海胜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曾在2005年和2013年两次参与载人太空飞行任务。55岁的刘伯明有过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的经验。46岁的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

表示,这次飞行任务是为了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

空间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可供宇航员长时间居住。此前,苏联及其继任者俄罗斯建造的和平号空间站(Mir)服役超过10年,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

目前除「天宫号」空间站外,全球正在服役的空间站仅有国际空间站——它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的航天机构合作运营。国际空间站计划在2024年退役,但目前有望延长服役到2028或2030年。

美国曾反对中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这让中国在十多年前开始进行自己的空间站计划。至目前为止,中国已将两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轨道。

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和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均是试验型的空间站,只能允许太空人在其中短时间逗留。而今年4月发射的「天和号」则是正式的常驻空间站「天宫号」的核心舱。

尽管比国际空间站要小得多,但中国希望这个重66吨的新模块式空间站可以运行十年或更久。媒体将其形容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和太空母港」。

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为了加快「天宫号」空间站投入运营的速度,中国计划了一系列发射任务。

4月29日,「天和号」核心舱发射升空。它长16.6米,宽4.2米,将为空间站提供动力。据报道,「天和号」核心舱有三个卧室和一个卫生间,并提供120多种食品。宇航员还可以使用太空跑台和自行车,进行日常锻炼。

在5月29日从海南发射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该飞船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推进剂等。

5月30日,「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了交会对接,历时约8小时,二者随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

媒体称,明年中国将会再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两个舱段;此外还将有四次货运飞船和四次载人飞船发射。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实验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起步较晚。2003年,它将第一位宇航员送入轨道,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实现太空飞行的国家。

但中国一直持续加大对航天的投入。

在探月方面,2019年1月,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冯·卡门(Von Kármán)环形山著陆,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背对地球一面降落探测器的国家。

去年12月,「嫦娥五号」携带月球表面的土石样本成功返回地球。人类上一次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还要追溯到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

中国的火星任务以2000多年前屈原的诗歌命名为「天问」。今年5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成功释放火星车「祝融号」。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

1971年,苏联的「火星3号」曾一度是人类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但仅工作了十多秒后,着陆器就永远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在中国探测器登陆火星之前,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以及「毅力号」火星车分别于2004年1月至2021年2月数次登陆火星表面。

中国同样有开发探测器对小行星和木星系进行探测的计划。2024年左右,中国还计划发射一台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望远镜,可与空间站对接。